2024年8月10日起,來自中國計量大學人文與外語學院的“春雨化縉行”實踐小隊開啟了為期15天的下鄉(xiāng)支教之旅。小隊積極響應“雙百雙進”政策,以為“縉云研學智、美育筑夢支教”為主題,旨在助力該地智育、美育培養(yǎng),推動當地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推進“雙百雙進”薪火相傳。
愛心傳遞溫暖,仁愛鑄就美德古人有云:“以智啟人、以愛育人、以德感人,方為師表。”德育是我國全面發(fā)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社會主義的學校德育包括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三個有機組成部分,德育對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功能。而品德的培養(yǎng)并不在一朝一夕之間,修身立德最重要的基礎是要想明白“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又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因此,“春雨化縉行”實踐小隊在古溪村兒童之家開展的第一個討論會就是以“我”為主題,鼓勵孩子們思考并寫下對自己的認知和對未來的暢想。在隊員老師們的引導下,孩子們由對自己不足的困惑與羞赧逐漸轉為敢于為自己身上某些閃閃發(fā)光的優(yōu)點而驕傲。也許在此刻,不僅是自信心的尋回,孩子們對于未來和夢想的期望也在悄然萌芽。

隊員老師正在鼓勵孩子們寫下心目中的自己
吾志所向,一往無前隨著社會生產和科學的進步,智育的作用日益加強。“智育”是使受教育者通過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來發(fā)展智力的教育。從人類教育發(fā)生時候起,智育就占據整個教育活動的中心,尤其是在向青少年傳授知識、發(fā)展智力中起著主要作用。由于實踐地點“兒童之家”中眾多孩子們的年齡與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春雨化縉行”小隊也經過深思熟慮,將學生們分類為多個小班級,從而傳授更有助于他們的,與不同年級階段相匹配的課業(yè)知識。小老師們積極備課,克服了實踐地點教學條件的重重困難,并設計出各不相同的教學方式,盡可能地調用學生們求知若渴的積極主動性,運用生動詼諧的教學風格與孩子們一起學習,共同成長。我們相信:也許在許多年后的某一天,坐在這個略顯陳舊的小教室中的孩子們,也會走出深山,憑借不斷堆積的知識贏得屬于自己的嶄新人生。


小老師們因材施教,展開小班教學
技巧的傳授,心靈的觸動美育是審美教學與美感教學的結合,通過教育提升孩子們認識美、理解美、欣賞美、創(chuàng)作美的能力。在此次“春雨化縉行”實踐活動當中,我們小隊通過開展剪紙、繪畫、折紙等興趣活動教學,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孩子們對于“美”的捕捉、再現與創(chuàng)造能力。在隊員老師們的耐心引導下,孩子們顯然對此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課堂中也洋溢著同學們充滿活力的歡聲笑語。藝術來源于生活,而我們所要擁有的,只是一雙能夠發(fā)現美的眼睛。


興趣課教學活動順利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