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文化瑰寶 傳承歷史記憶 在時間的長河里,文化是一座燈塔,照亮著民族的精神家園;在歷史的光陰中,文化是一座橋梁,連接著過去與未來的精彩。近日,山西應用科技學院管理學院“交城文萃 尋根踐悟”實踐隊的劉一凡同學踏上了交城這片充滿歷史韻味的土地,深入探尋交城玄中寺、卦山、瓷窯、琉璃咯嘣和堆錦這些非遺背后的文化密碼,為傳承與弘揚地方文化貢獻青春力量。
踏入玄中寺,瞬間被古寺的清幽寧靜所包圍,寺內的建筑錯落有致,殿宇莊嚴肅穆,每一塊磚石、每一尊佛像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在寺內僧人的引領下,聆聽著佛教文化的講解,了解到玄中寺作為佛教凈土宗祖庭之一,在佛教發(fā)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劉一凡同學認真記錄,用鏡頭捕捉每一個珍貴的畫面,希望將這份獨特的文化傳播出去。
沿著玄中寺下山之后的卦山之行同樣令人難忘,漫山遍野的古柏形態(tài)各異,與山間的廟宇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古樸而典雅的畫卷,穿梭在山林間,感受著大自然與人文景觀的完美融合。劉一凡同學還對卦山的地質構造、歷史變遷以及宗教文化進行了深入研究,驚嘆于先輩們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之后又學習了非遺瓷窯、琉璃咯嘣和堆錦的制作工藝,瓷窯的制作工藝復雜且有趣,需要精心對其雕刻并燒制,琉璃咯嘣的制作過程充滿了挑戰(zhàn),匠人從高溫熔化的玻璃液中吹出一個個形狀各異的琉璃制品,清脆的“咯嘣”聲仿佛是歷史的回響,而堆錦則呈現(xiàn)出其獨特的立體造型和精湛的工藝,劉一凡同學在傳承人的指導下,親自體驗了這三項傳統(tǒng)技藝的制作過程,深刻體會到了傳統(tǒng)手工藝的魅力與不易。
這次交城文化探尋實踐活動,是一次文化的洗禮,更是一次傳承的接力。在非遺的故事里,既有“擇一事終一生”的傳承人,也有一代代薪火相傳、推陳出新的非遺技藝,更有每一個傳承背后獨屬于中國人的生活。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并非只是為某一種技藝、生活方式留影、留痕,更是為當代和未來留下一個民族的根脈。讓我們攜手共進,守望非遺文化,傳承華夏精魂,讓這些古老而珍貴的文化瑰寶,在新時代的陽光下,繼續(xù)綻放出絢麗的光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它們獨特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