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為進一步了解和研究紅色文化,重溫紅色經典,2025年1月22日,曲阜師范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紅色傳承先鋒隊一場極具教育意義的紅色基地探尋之旅進行中,這趟旅行不僅使我們堅定理想信念,更有利于推動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安葬著2641名革命烈士的陵園,不僅是當?shù)厝嗣窬拺严攘业氖サ,更是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基地。
解說員帶領我們踏入陵園,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南大門映入眼簾,牌坊式的建筑,四樁三間、單檐門樓,檐額上鐫刻著原山東省委書記、著名書法家舒同題寫的“湖西革命烈陵園”八個大字,莊重肅穆。
沿著園內道路前行,一座巍峨聳立的紀念塔出現(xiàn)在眼前,這便是湖西革命烈士紀念塔。它坐落在古琴臺舊址上,東、西、北三面環(huán)水,南臨大堤,地理位置十分獨特。原塔建于1945年11月,然而,在經歷了數(shù)十年的風雨剝蝕、國民黨的炮擊以及地震的影響后,塔身受損傾斜。1984年5月經省民政廳批準重建,1986年3月竣工。新塔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為三層平臺,青石結構。第三層平臺正面刻有“永垂不朽”和紀念碑文,背面刻有“浩氣長存”。塔身為紅色花崗巖鋼筋混凝土結構,高26.74米,寬4.5米,呈方錐形,上面鐫刻著胡耀邦同志的題詞:“湖西革命烈士紀念塔”。站在塔下,仰望塔身,一種莊嚴肅穆之感油然而生,仿佛能看到當年革命先烈們?yōu)榱嗣褡褰夥攀聵I(yè),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場景。。
繼而,解說員參觀了吳大名烈士墓和李貞乾烈士墓。此外,陵園內還安葬著吳大名烈士和李貞乾烈士。吳大名烈士墓建于1952年,1992年初重建,為雙層仿古六角疊式建筑,頂部罩桔紅色琉璃瓦,中下部為青石砌筑,四個六棱形窗戶。門的正上方是劉伯承元帥的親筆題詞:“人民解放軍陣亡旅長吳大名之墓”,門前兩邊的立柱上是原湖西行署專員劉清訓,原湖西軍分區(qū)司令員劉金山同志的題詞:“過草地、走雪山,披肝瀝膽救祖國;戰(zhàn)章逢、挫強敵,碧血丹心為人民”。亭子中間是吳大名烈士半身漢白玉雕像,底座上雕刻著吳大名烈士簡歷,棺木安葬在亭子的下面。李貞乾烈士墓與吳大名墓構造相似,門的正上方是原湖西地委書記潘復生同志的題詞:“李貞乾烈士永垂不朽” ,門前兩邊的立柱上是原湖西專署專員尚格東、原湖西地委副書記王香圃同志的題詞,同樣表達著對烈士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
每逢清明、公祭日等重要節(jié)日,鄉(xiāng)鎮(zhèn)黨員干部、周邊社區(qū)群眾及學校師生都會來到這里,開展“守望初心、砥礪前行”“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等專題教育活動。大家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汲取前進的力量。而紅色傳承先鋒隊也將感受到革命烈士的崇高精神 ,給我們無限啟發(fā)。
此次紅色文化之旅使先鋒隊懂得了它是鮮活的黨史課堂,讓人們直觀感受革命先輩的奮斗歷程,深刻領悟紅色精神?梢约ぐl(fā)愛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民族凝聚力,還能傳承紅色基因,讓后人銘記歷史,汲取奮進力量,勇?lián)鷷r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