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赴合肥地區(qū)心智障礙兒童康復中心志愿服務實踐團隊的志愿者們,在廬陽區(qū)殘疾人康復中心開展了第四天的教學活動。匆匆三天已過,又見小朋友們卻仍有滿分熱情。
今天上午的繪畫課上,志愿者老師和孩子們一起畫了小雨滴并都涂上了孩子們喜歡的顏色。通過小朋友們的自主創(chuàng)作,不斷豐富孩子們的想象力。志愿者老師循循善誘,一步一步打開孩子們的繪畫思路。遇到瓶頸,志愿者老師也會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創(chuàng)作。畫筆在手中揮舞,孩子們的想象也在紙張上盤旋,而他們豐富多彩的人生也在自己手中書寫繪畫。
接下來的舞蹈課上,志愿者老師帶小朋友們做了歡快活潑的早操,每個小朋友都積極主動地參與了進來。在《牙刷火車》、《不倒翁》、《蘭花草》等舞蹈中,孩子們進一步認識頭的運動方式,進而訓練了頸部的靈活性。學習刷牙的動作時,幫助培養(yǎng)了孩子們養(yǎng)成刷牙的好習慣;同時也讓小朋友認知喜、怒、哀、樂,并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運動過后,志愿者老師為孩子們放了《Cymophane-Tassel 》、《籠》等輕音樂。小朋友們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與志愿者老師一起體驗舞蹈和音樂的魅力,在歡聲笑語的教室里,孩子們在努力成長。
時間臨近中午,志愿者老師與機構的老師一起,幫助小朋友們吃飯和睡覺。志愿者老師幫助孩子們學會生活技能,也鼓勵孩子們獨立自主地生活。在中午的忙碌后,志愿者老師更加貼近了孩子們的生活。
在今天下午數學課的課堂中,小朋友們先是在課前依次給志愿者老師表演了才藝,來表達對志愿者老師的歡迎。有的孩子非常熱情,積極表演,志愿者老師也深深感動。進入數學課堂后,小朋友們的聽課狀態(tài)都很專注,老師不斷帶小朋友們上臺做題,既鞏固了數學知識,也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自信心。通過數學課,老師們鍛煉了小朋友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在輕松的氛圍下學習,孩子們在數字的海洋中遨游。
在最后的美術課上,小朋友們拿出上節(jié)課沒有畫完的紙殼,不斷發(fā)揮想象力,畫出他們喜歡的圖案。等到所有小朋友都完成創(chuàng)作后,志愿者老師將這些紙殼都穿了起來,制作成簡易的風鈴。在穿風鈴的過程中,小朋友們都遇到了各式各樣的麻煩,但在老師的幫助下,孩子們積極解決問題,穿成了一串串精美的風鈴。美術課上志愿者老師通過穿風鈴的活動,不斷提高小朋友們的動手能力。孩子們沉浸其中,享受其中的樂趣。
完成了一天的學習,“小志愿者和孩子們都不舍結束。在未來幾天里,志愿者老師們仍會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心智障礙兒童的教學工作中。
(黃昕、馬逸群、范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