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為利,助力振興
作者:程甜甜 來源:今日大學生網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和精神,引領教育廣大青年學子在實踐中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社會大課堂上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于鄉(xiāng)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致力于帶動古村落傳統(tǒng)文化資源的傳承和保護,7月2日起,“蓉華微漾”線下小組成員共同前往溫州市楠溪江風景名勝區(qū)芙蓉古村,進行為期三天的實地考察實踐,以探究村落古韻文化,了解古村落發(fā)展具體詳情,宣傳古村落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
到達芙蓉古村的第一天,中國計量大學“蓉華微漾”小組隊員跟隨當地村民帶領進入古村中心,并根據古村口中宣傳的芙蓉古村地圖,依次觀賞古村內部結構,進行細致調研。我們各分小隊,對古村主干線上的景點一一探索,先獨立了解古村的歷史文化和當下發(fā)展現狀情況,并在調研過程中了解當地民風民情和風俗習慣。
首先,我們小組由古村口東門進入,村口的設計是浙南一帶常有的木質結構搭建的一座三開間、歇山式兩層樓閣建筑,配飾著大紅燈籠和喜慶的紅對聯(lián);進門右轉穿過小門,踏過門檻位于如意街北側,可見一處古院,標有“陳氏大宗”幾字,據文獻書籍了解,因其格局嚴謹,形制完備,是芙蓉古村建筑中的精華之一。同時院內設有多處講解陳氏先人陳虞之于宋末元初時抗擊元軍,后英勇殉國的壯烈往事,為時代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烈樂篇,在此處還設有紀念芙蓉古村自古時的陳氏名人,自古以來此地便誕生了多位進士,走出了近300位官員,最高做到了南宋左宰相,其中最著名的18位官員也被村民尊稱為“十八金帶”?梢姡怨乓詠,芙蓉村村民便注重教育讀書以及對人品格性情的培養(yǎng)。
接著,我們穿過如意街,其所謂全村最熱鬧的地方,也是村名閑暇是聚集閑逛的好地方,如意街街心地面鋪有不同于村內其他街道的卵石,利用了青磚鋪地,以突顯村落中心。來到了芙蓉亭,此亭建于池中偏東的地方,是一座兩層高的樓閣式歇山頂樣的方亭,亭子飛檐翹角,充滿活力玲瓏之感,正映照了芙蓉亭的名號,像一朵綻放的芙蓉花。亭子供村內老人聊天乘涼,以溫州方言講便是“過阿達以和地否”。
芙蓉古村村子不大,但其中設有6、7個形制完備、裝修齊全的小展覽館,分別介紹了村落文化名人、宋代青瓷、攝像裝備、清廉文化。從多角度看來,芙蓉村歷史悠久,文化沉淀豐厚,且有自己突出的文化名人、民俗民風和房屋形制,這都是可以成為發(fā)展旅游業(yè)的突破口,我們小組也會努力推動芙蓉古村文化與旅游業(yè)接軌,帶動古村落傳統(tǒng)文化資源的傳承和保護,從而實現此地鄉(xiāng)村振興的偉大使命。
中國計量大學
蓉華清漾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07-13 關注:
大學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