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發(fā)布時間:2024-08-23 閱讀:
2024年8月3日,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譯心傳千載,非遺映紅魂”社會實踐隊來到了山東省菏澤市晉魯豫革命紀念館進行參觀實踐。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參觀紅色紀念館,了解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并通過語言的橋梁,向世界傳播。隊員們在自己的親身體驗下,感受到了紅色文化的磅礴力量,意義非凡。
晉魯豫革命紀念館,又稱冀魯豫邊區(qū)革命紀念館,位于山東省菏澤市城區(qū)趙王河畔。這座紀念館是在楊得志、段君毅、趙健民等老同志的倡導和組織下,經(jīng)中共中央和國務(wù)院批準,由河北、山東、河南三省共同籌資,菏澤社會各界大力奉獻,并得到國家和貴州省資助而興建的一座大型跨省革命歷史紀念館。江澤民總書記親筆為紀念館題寫?zhàn)^名,朱镕基總理為紀念館批撥了專項資金。紀念館的廣場綠化面積達到54000平方米,栽種了60多種珍貴樹木20000多棵,并設(shè)有多處意境豐富的景點,既是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基地,也是人們休閑娛樂的良好場所。館內(nèi)擁有國內(nèi)最大的室內(nèi)陶板壁畫,以及珍貴的歷史文物、圖片資料。
畫館內(nèi)全景畫面高17米,周長123米,通過繪畫、地面塑形和燈光音響的相互交融,真實再現(xiàn)了1947年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發(fā)起魯西南戰(zhàn)役的第一仗——鄆城戰(zhàn)斗的壯觀場面。2015年7月紀念館閉館實施提升改造,2017年1月順利完成并重新開館。改造后的紀念館,館體莊重嚴肅大氣,陳列布展形式新穎、布局合理。展廳面積、展廳數(shù)量、文物數(shù)量以及展示形式都有了顯著增加,更加豐富了館內(nèi)的史料存量
當時隊員們抵達晉魯豫革命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座莊嚴的建筑,它靜靜地矗立在那里,像是在訴說著過往的輝煌與滄桑。走進館內(nèi),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革命先烈的血與火、生與死。
隨后,實踐隊員在專業(yè)講解員的引導下,依次參觀了紀念館的各個展廳。從星星之火廳到浴血抗日廳,再到平原逐鹿廳和革命兒女廳,每一個展廳都通過豐富的歷史文物、圖片資料和多媒體展示,生動再現(xiàn)了冀魯豫邊區(qū)革命的壯麗畫卷。特別是館內(nèi)的大型室內(nèi)陶板壁畫和全景畫面,以其震撼的視覺效果,讓實踐隊員仿佛身臨其境,深刻體會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斗爭和無私奉獻。走進紀念館的那一刻,每一件展品,每一幅照片,每一段文字,都在訴說著冀魯豫邊區(qū)革命的輝煌與艱辛。實踐隊員們看到了革命先烈們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下,依然堅定信念,勇往直前的身影。
參觀過程中,實踐隊員們被紀念館內(nèi)的紅色故事與紅色精神所打動,切實體會到了當今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同時,隊員們還參觀到了革命文物。彷佛穿越了時空的阻礙,再次看到了革命時期的景象。
參觀結(jié)束后,實踐隊員們進行了簡單的交流,分享此次實踐活動的所得與所想。并進行合影留念。晉魯豫革命紀念館之行,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是一次思想的升華。在這里,時間隊員們與歷史對話,與先烈交流,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力量。實踐隊員們將繼續(xù)前行,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書寫屬于新時代青年的青春篇章。
通訊員 張夢彤
作者:張夢彤 來源:今日大學生網(wǎng)
責編:周云
掃一掃 分享悅讀
大學社會實踐推薦
- 攜手共防詐,同筑防火墻
- 7月3日至7月29日期間,南京審計大學“心盾守護者”——大學生鄉(xiāng)野防詐反詐項目啟明星實踐團隊先后前往江蘇南京、江蘇徐州、江蘇無錫、
- 大學社會實踐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