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青春力量,享多姿寒假”實踐活動
發(fā)布時間:2025-02-15 閱讀:
“聚青春力量,享多姿寒假”實踐活動簡報
實踐目的:為充實大學寒假生活,走出校園,切實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體悟社會脈搏,進一步提升身為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故本實踐隊特規(guī)劃組織多姿寒假實踐活動,并取得了滿滿的實踐成果,在提升自身視野的同時,也為社會,為社區(qū)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實踐過程:
1.2025年1月18日,實踐隊走進母校——漳浦第一中學,開展“薪火相傳,助力圓夢”主題宣講活動。宣講學子結(jié)合自己的大學生活體驗,圍繞高中學習、大學選擇、專業(yè)選取等生涯規(guī)劃及學習生活話題進行宣講和問答,助力學弟學妹們圓夢成才,得到了學弟學妹們的熱烈歡迎,現(xiàn)場氣氛熱烈,互動交流精彩紛呈,最后,實踐隊員留下聯(lián)系方式以便后續(xù)交流,還發(fā)放了帶有學校特色的小紀念品,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jié)束此次返校宣講活動,希望能為學弟學妹們的學習和未來擇校提供有益參考。
2.2025年1月20日至1月22日,實踐隊走進綏東社區(qū),參與社區(qū)60歲以上老人的新春慰問活動,在社區(qū)工作者的引導下,隊員走進社區(qū)角落,走進老人家中,同老人們熱情交流,體悟社區(qū)溫度,同時,隊員也在社區(qū)廣場憑借自身所了解的社區(qū)情況,針對老人們的生活問題進行相應的答疑解惑,收獲了老人們的廣泛認可。在實踐的最后,實踐隊的隊員代表社區(qū),為老人們送上了新年祝福與紅包,每一次握手、每一個微笑、每一句問候,都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在實踐的過程中,實踐隊員看到了社區(qū)里的人間百態(tài),也更明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為最終成為一名能肩負時代使命的合格大學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3.2025年1月25日,實踐隊走入深土鎮(zhèn)南境村,調(diào)研鄉(xiāng)村振興及閩臺同胞村淵源文化詳情,在實踐過程中,隊員們走進村委會及村民家中,對南境村的鄉(xiāng)村產(chǎn)業(yè)發(fā)展情況及同名同姓村的歷史淵源進行考察訪問,得到了熱情的接待,在實踐的過程中,隊員們對鄉(xiāng)村社會發(fā)展脈搏有了深刻的認識,也發(fā)現(xiàn)了鄉(xiāng)村振興過程中的種種困境及機遇,也對閩臺一家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并于此進一步體悟到了祖國統(tǒng)一的歷史必然及兩岸血濃于水的情感紐帶。
4.2025年1月28日,實踐隊走入漳浦縣圖書館,開展志愿服務項目,并參與協(xié)助“喜迎新春,春聯(lián)送暖”活動的進行,為圖書館新春年味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也為圖書館的孩子們帶去了新春的文化賀禮。
5.2025年2月11日,實踐隊走入漳浦東坂村,體悟非遺新春傳統(tǒng)習俗——火把節(jié)及穿燈腳,通過同村中老人交流了解,完整了解本村元宵文化傳承及現(xiàn)實意義。實踐隊詳細記錄了東坂村元宵的完整流程,并隨村民全程感受了其文化韻味并做了相應體驗。每年正月十四晚6時許,東坂村"舉火把"民俗都會準時拉開序幕。下午五時許,參與舉火把的對象(村中新婚或生子男丁)都會扛上火把,聚集在東坂村文化廣場,做好籌備工作,六時許,待一切準備就緒,點上火把,上百名東坂戴氏村民戴著頭盔、穿著布鞋,或舉著火把,或扛著保生大帝等十來樽神像,聚集在一起,浩浩蕩蕩走上街頭,開始了舉火把民俗巡安活動。600多年來,東坂村"舉火把"這一民俗活動隊伍基本都走著一樣的線路,他們需要繞走山間小路、大街小巷、祖厝廟堂,歷時兩個多小時。在本地,“舉火把”俗稱“點燈火” , 有祈盼家族興旺之意。2月12日,穿燈腳如期舉行,按照民俗,這一天,有資格穿燈的是新媳婦和她們的婆婆以及新出生的新丁。新媳婦頭插大紅花,悉心打扮,并身著紅圍裙;老婦人則頭插"石榴春"花,身著黑圍裙。閩南人稱“紅水(美)黑大扮(方)”,美且大方、端莊。最引人注目的是,參與穿燈腳的穿燈人前面須有一小童持一根帶葉片并梱上紅紙的甘蔗,這象征著美好的日子似甘蔗,一節(jié)更比一節(jié)甜。"穿燈腳"開始之前,東坂人會在村里的保生大帝廟前擺著一個大火堆,這時候,由村里健壯的少年肩扛的當?shù)丶漓氲谋I蟮鄣壬裣裉^大火堆,俗稱“跳火堆”,有消災免禍、趨吉避兇之意。參與穿燈腳的對象必須沿著保生大帝廟、東安戴氏家廟、東安戴氏儼偌堂等順序行走,參與穿燈腳的對象必須沿著保生大帝廟、東安戴氏家廟、東安戴氏儼偌堂等順序行走,具有極大的莊嚴感,給人極大的民俗震撼。
作者:戴宇軒 來源:自身收集
責編:周云
掃一掃 分享悅讀
大學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