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合肥工業(yè)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赴貴州省丹寨縣“筑牢民族共同體意識,點燃強國有我大夢想”暑期三下鄉(xiāng)團隊從丹寨縣到達石橋村,通過對當?shù)貒壹、省級古法造紙傳承人進行采訪及親身體驗造紙過程,團隊對古法造紙進行了深入調(diào)研。

隊員們跟隨村支書、國家級傳承人王興武來到最早的造紙基地——穿洞,這是一個天然的山洞,洞口陳列著一張張待曬干的皮紙和一桶桶紙漿。在王興武的大徒弟、省級傳承人羅有軍的講解下,隊員們親手體驗了“蕩料入簾”“花草紙”等古法造紙步驟,切身體會古法造紙過程。

從采訪中了解到整個造紙工藝時長40-50天,包括樹皮曬干、泡水、蒸煮、漂洗、去除渣質(zhì)等流程。紙張目前的主要用途是銷售供給大、小圖書館專攻一些國內(nèi)有名的畫家的書畫和古籍之類的修復藝及供給商家做包裝等。據(jù)了解,對于古法造紙術的傳承目前可能在繼承方面仍有些困難,全村大概僅有30個人專門從事這個行業(yè),有很多年輕人覺得枯燥無味、辛苦,但在近年來旅游業(yè)的帶動下,有更多人知道了這項工藝,同時在政府及當?shù)夭块T的支持下,通過合作社經(jīng)營,王興武等人有信心,也有決心,要帶領更多人去做,讓它走出去、發(fā)揚光大。非遺技術的傳承也離不開創(chuàng)新,王師傅創(chuàng)新出十大系列160款紙張,包括花草紙等,添加了不同的想法,創(chuàng)新出不同的樣式,同時也申報了相關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