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紅色足跡,探索家鄉(xiāng)之路
今年暑假,炎炎夏日,我?guī)еo張又期待的心情迎來了“三下鄉(xiāng)”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六月底,我們成立了“三下鄉(xiāng)”志愿服務隊前往各自家鄉(xiāng)進行尋訪
紅色足跡活動,整個暑假都讓我收獲頗多,不僅培養(yǎng)了我個人的價值觀,還讓我切身地感受到了家鄉(xiāng)所特有的紅色文化。
這次“三下鄉(xiāng)”活動有幸來到吳印咸故居,它坐落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沭城鎮(zhèn)城內,大街有條小巷叫做郝巷,這里就是中國著名的攝影大師
吳印咸和他父親吳鐵秋居住過的宅院。吳印咸早年參加革命,畢生從事攝影工作。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他在延安拍攝了毛主席、朱德元帥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從事活動的
大量文獻照片;
圖為實踐隊在參觀吳印咸故居支教。中國青年網(wǎng)通訊員 李童 攝
緬懷這些前輩偉人,在這塊土地上出生,成長,克服重重艱難險阻,成就一番偉業(yè),光照后世。回想紅軍長征的艱辛、為革命的成功前仆后繼,創(chuàng)立新中國的不易,我們作為同一塊土地哺育出來的后人,從他們的經(jīng)歷中吸取精神營養(yǎng),增強戰(zhàn)勝困難,繼續(xù)前進的勇氣,工作上高標準,生活上低要求;對自己要求嚴一點,對其他人好一點;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求得自己的身體與心靈、工作與生活、自己與他人幾個方面的和諧,最后求得整個社會的和諧,用實際的行動來踐行科學發(fā)展觀的真諦。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我們應結合正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追尋“紅色足跡”,感受紅色傳統(tǒng),分享紅色故事,接受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強固精神支柱、砥礪意志品格。從黨史軍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鑄牢聽黨指揮的政治靈魂,匯聚強軍興軍的意志力量,保持人民軍隊的本色作風,立起新時代人民軍隊、革命軍人的好樣子,確保我軍血脈永續(xù)、根基永固、優(yōu)勢永存。
歷史因傳統(tǒng)而永恒,精神因傳承而不滅。追尋“紅色足跡”,我們不但可以真切感受那一段段壯懷激烈的崢嶸歲月,而且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
在“三下鄉(xiāng)”活動結束后,我沒有就此停歇,回到家鄉(xiāng)的社區(qū)里我接著做“三下鄉(xiāng)”的志愿活動,在家鄉(xiāng),每當開展核酸檢測活動時,我會積極在村口給進進出出的村民們測量體溫,記錄村民們核酸檢測的情況,同時也協(xié)助開展了各種志愿活動,另外由于是暑期,我還給家鄉(xiāng)的家長和孩子們做了網(wǎng)絡安全知識宣傳。雖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每天都有滿滿的收獲。不僅收獲了滿滿的自豪感,也深深地體會到了作為社區(qū)工作人員的艱辛。
圖為實踐隊在社區(qū)記錄群眾們?yōu)楹怂釞z測人員搬來冰塊解暑支教。中國青年網(wǎng)通訊員 李童 攝
這次“三下鄉(xiāng)”活動讓我收獲很多,此次活動也不斷增強了我的實踐能力。我在社區(qū)做志愿服務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非常深刻的教育,開闊了我的視野,從而讓我對自己也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對生活、對社會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如今實踐活動已經(jīng)告一段落,我會汲取暑期實踐的經(jīng)驗,來更好地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同時,我也會繼續(xù)承擔起我身上的青年責任,利用自己的所學,在未來實現(xiàn)我的個人價值,為社會去做貢獻,在社會上發(fā)一份光,發(fā)一份熱!
通訊員:李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