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廣大青年學子扎根基層、服務社會,深入了解和體驗殘障兒童的生活與需求,增進社會對殘障兒童的理解與關愛,煙臺理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王明印、團總支書記祝箐帶領“星火暖源”志愿服務隊于7月15日前往濟南曉愛兒童康復中心,開展為期十天的大學生“三下鄉(xiāng)”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圖為團隊與孩子們合影。
在活動開展之前,團隊成員接受了康復中心工作人員的專業(yè)培訓,學習了如何正確地與不同類型的殘障兒童進行溝通和互動,確保在活動中能夠給予孩子們最安全、最適宜的關懷。培訓之后,團隊進行了詳細的分工和活動安排,并針對實踐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制定了周密的應對計劃。
進入康復中心,指導教師和隊員們在負責人的引領下參觀了康復中心的各個教室和教學設施,在參觀過程中,大家對康復中心的運作和孩子們的學習環(huán)境有了直觀的了解。隨后的座談會上,康復中心李冉老師首先對信息工程學院師生的到來表示了衷心的感謝,并對學院的社會志愿服務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李老師還全面介紹了康復中心的建設發(fā)展歷史、教學理念及其特色教學方式。信息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王明印在座談會上介紹了學校的概況和學院的專業(yè)特色,表達了希望雙方能夠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愿望,他強調(diào),“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是青年學生用青春和汗水在祖國大地上書寫的熾熱詩篇,是大學生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重要平臺,希望隊員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挺膺擔當?shù)那啻浩。團總支書記祝箐指出,信息工程學院著力開展關愛兒童公益活動,期望隊員們能夠珍惜這次機會,深入了解和體驗殘障兒童的生活與需求,并轉(zhuǎn)化為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充分展現(xiàn)煙理學子勇于擔當、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星火暖源”志愿服務隊隊長陳魯川承諾,將帶領團隊以實際行動展現(xiàn)當代大學生的擔當,為社會進步貢獻青春力量,踐行社會責任。最后,雙方舉行“青年志愿者服務實踐基地”掛牌儀式。

圖為雙方舉行青年志愿服務基地掛牌儀式合影。
在十天的時間里,團隊成員積極的參與到了與兒童們互動的過程中,沉浸體驗他們的日常生活,耐心溝通、積極引導,逐步幫助孩子們驅(qū)散心底的陰霾,逐光而行。每天早晨,伴隨著歡快的音樂,隊員們帶領孩子們參加跑操,通過簡單的動作幫助他們增強身體協(xié)調(diào)性和肌肉力量。在輪滑課和體育課上,隊員們耐心的教導孩子們掌握運動技能,鼓勵他們勇敢嘗試,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此外,志愿者們陪伴孩子們一起參與舞蹈課程,通過輕快的旋律和簡單的舞步,孩子們在歡笑聲中釋放活力,增強了與人交流的能力。舞蹈不僅是一種身體上的鍛煉,更是情感上的交流,它拉近了團隊成員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圖為團隊指導老師和隊員陪孩子繪畫。

圖為團隊隊員和孩子們的繪畫成果。
除了特色課程,團隊成員還參與到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包括喂食、清潔、游戲以及午休。在這些溫馨的時刻里,團隊成員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給予他們溫暖的擁抱與鼓勵的話語,成為孩子們心中的“大朋友”。最后一天,隊員們與孩子們共同參與的漆扇制作活動,成為了加深彼此理解與情感聯(lián)結(jié)的亮點,每一把漆扇都承載著孩子們的創(chuàng)意和隊員們的心意,它們不僅是傳統(tǒng)工藝的體現(xiàn),更是雙方友誼的見證;顒拥奈猜,隊員們與孩子們交換了親手制作的漆扇和其他禮物,這一溫馨的舉動讓這次經(jīng)歷更加難忘。

圖為團隊隊員和孩子們一起做早操。
這次志愿服務活動不僅為濟南曉愛兒童康復中心的孩子們帶來了歡樂與陪伴,也讓“星火暖源”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收獲了無價的人生經(jīng)驗。在為期十天的親密互動中,隊員們不僅對殘障兒童的需求和潛能有了更深的理解,還學會了如何用愛與耐心架起溝通的橋梁。在總結(jié)交流會上,隊員們分享了自己內(nèi)心的感動與收獲,紛紛表示這是一次極其寶貴的經(jīng)歷,他們渴望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會繼續(xù)用實際行動為殘障兒童的幸福生活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