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學(以下簡稱浙商大)公共管理學院“尋跡浙里·向共富——書韻刻童心,共富南陽行”實踐服務支隊聯合南陽城市書房與七彩運營,共同舉辦了“書繪南陽,趣味一‘夏’”系列活動,旨在滿足居民多層次的精神需求,加強區(qū)域文化建設,推動居民精神共富。
捶草印花,留住盛夏的顏色
“草色摧染身上衣,映紅猶聞彩花香”,植物拓染是非遺名錄中的一項重要技藝。團隊通過講解拓染的歷史文化知識和制作工序,引導社區(qū)兒童在動手實踐中了解非遺,并樹立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小朋友們認真挑選自己喜歡的樹葉和花瓣,以葉作畫,將植物的莖葉、脈絡、色素慢慢滲入方形棉布中。此次非遺體驗活動為兒童打開了一扇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大門,體驗了藝術創(chuàng)作與非遺的魅力。
夏日種“書”計劃,尋覓“美”的獨家秘方
“不一定非要長成玫瑰,你樂意的話,可以做向日葵,做雛菊千千萬萬”。在“服美役”成為社會討論熱點的當下,孩子們也產生了各類的不自信以及對“美”的認知偏差。團隊與孩子們一起閱讀繪本《每個人都很美》,引導孩子到底該如何看待關于外貌的各種評判,如何了解自己并勇敢做自己,如何理解他人。
“花”樣童年“扭”你所想
扭扭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絨花。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將絨花的精髓融入現代生活,創(chuàng)造出了易于塑形、充滿樂趣的扭扭棒。團隊化身創(chuàng)意的“魔術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場扭扭棒DIY活動。小朋友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制作了花卉、橘子和多彩的雪花。扭扭棒不僅成為了社區(qū)兒童手中的藝術工具,更成為了連接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生活的橋梁。
搖搖盆栽,創(chuàng)意無限
不倒翁被人們賦予了堅韌與不屈的精神品質。通過志愿者們的耐心指導,將卡紙、石頭等普通材料化為創(chuàng)意無限的工具,引導社區(qū)兒童親手制作。孩子們在繪制植物、裝飾盆栽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基本的手工技能,更深刻體會到了堅持與努力的價值,以及創(chuàng)意帶來的無限可能。
圖為不倒翁盆栽的作品集體展示 浙商大供圖
公益課堂——做你的眼睛,聽見光的聲音
人們常說,只有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我們才能看到這個多彩的世界。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生活在黑暗之中,只能依靠觸覺、聽覺等感官來感知世界,他們就是視障者。我們往往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他們的存在。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視障人士的生活,團隊精心設計了“五官貼紙游戲”、“散落玩偶收集”以及“給視障兒童的一封信”三個互動環(huán)節(jié)。這些活動旨在讓孩子們親身體驗視障者的日常生活,激發(fā)他們關注社會少數群體的意識,并在他們心中種下公益的種子。
團隊與南陽城市書房密切關注“一老一小一青年”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致力于通過豐富的文化服務滿足人們多層次的文化需求,解決城市化進程中區(qū)域文化缺少活力、新老居民文化差距加劇以及封閉式居住環(huán)境帶來的孤獨感等問題。本次實踐共計接待了150名社區(qū)兒童。未來,實踐團隊將繼續(xù)與南陽城市書房攜手,豐富課堂形式,將創(chuàng)意課堂惠及更廣泛的群體,不斷提高居民的獲得感與滿意度。(通訊員:夏依依 王璐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