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蘭州理工大學"玉汝于成"返家鄉(xiāng)實踐小隊的河南南陽社會實踐活動,是一次心靈與技藝共鳴的經歷。通過深入探索鎮(zhèn)平玉雕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我不僅收獲了對這門傳統藝術的認知,更體驗到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和時代發(fā)展的挑戰(zhàn)。
在拜訪張濤師傅的過程中,我被他濃郁的工匠精神和對玉雕藝術無限的熱愛所折服。作為一名執(zhí)著于玉雕領域二十年的匠人,張師傅的每一個雕刻動作都流露出對玉雕藝術的深沉感情與尊重。對張師傅而言,每一塊原石的背后都蘊含著生命力,每一次雕琢都是與玉石靈魂的對話。實踐小隊在他的引領下學習了玉雕的基礎技法,并傾聽了他對保護和傳承這項傳統技藝的真知灼見。
參觀現代化的機械玉雕生產線時,讓我見識到了傳統技藝在現代社會的一個新態(tài)勢。的確,現代化生產技術帶來的效率提升與成本降低,為玉雕行業(yè)帶來了頗多的便捷。然而,隨之而來的諸多問題,如設計的同質化、質量的不穩(wěn)定等,也警醒我們需要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之間找到平衡點。
“國際玉城”的參觀讓實踐小隊更加深入理解了玉雕產業(yè)的市場現狀。與劉阿姨這樣的市場商戶的交流經歷,既體現了傳統玉雕市場的頑強生命力,也突顯了互聯網在傳統產業(yè)轉型升級中的潛力。從劉阿姨身上,我們學習到了創(chuàng)新精神和適應時代變革的重要性,這也為我們提供了關于如何將傳統藝術融入現代生活的啟示。
玉文化博物館雖未能開放參觀,但工作人員的熱情講解令我們受益匪淺。這一歷史旅程不僅塑造了鎮(zhèn)平玉的獨特地位,更讓我們明白了文化與藝術的無價價值。讓人感概的是,鎮(zhèn)平玉的故事不僅僅是藝術的傳承,更是文化與信仰的傳遞。
回顧整個實踐活動,是一場對傳統與現代、工匠精神與市場經濟的深刻思考。對我們每一位參與者而言,這不僅是提升了知識和技能的機會,更是一次心靈成長的歷練。期望通過我們的學習和努力,能夠助力鎮(zhèn)平玉雕文化的繼續(xù)繁榮與傳承——為世界呈現出更多的東方韻味,為未來貢獻出年輕一代的智慧與力量。
(蘭州理工大學“玉汝于成”實踐小隊隊員/趙子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