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我遇到了溫暖的“神”
作者:蘇裕 來源:今日大學生網
作為一名學生,我很慶幸這個冬天能有機會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這個寒冷的冬天似乎一直在奔波,在教室、書店、幼兒園來回輾轉。那時的我或許感到疲憊和辛苦,F(xiàn)在回想起來,這一段經歷如同夢境一般,在夢里我遇到了好多讓我感到溫暖的“神”,他們如冬日暖陽般照進我的心,讓我感受冬日特有的溫暖
在查閱傳統(tǒng)文化相關資料時,我看到我們國家有如此珍貴的寶藏內心大受觸動和震撼。從遠古時期的黃帝蚩尤的颯爽身姿到漢代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的故事,從敦煌壁畫到《千里江山圖》,從“宮、商、角、徵、羽”到京劇越劇,除了大眾所知曉故事外,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缺少關注的傳統(tǒng)文化。我很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想讓更多小朋友能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根脈所在。作為一名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我想我需要承擔社會賦予的責任,在更廣闊的舞臺上講述好中國故事。但這也需要一步步的鋪墊和積累。
在確定好實踐方向后,我多次前往書店去考察現(xiàn)在市場上的兒童繪本及雙語繪本。通過翻閱幼兒繪本,在某一瞬間我仿佛也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無憂無慮,懷揣著好奇心探索世界的小時候。那些溫馨可愛的畫面設計,五彩斑斕的色調,親切的文字都讓我沉浸在了兒童的世界。在完成繪本的實地考察后,我挑選出來幾本雙語繪本,想著到時候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閱讀。很快,就到了我期待已久的日子。
抬頭看向車窗外,看著街景如電影片段一般從眼前閃過,不知不覺車子在東港區(qū)幼兒園門口停下。盡我懷著既激動又忐忑的心情走進了幼兒園,走向了那間教室。
當我在教室門口等待的時候,一位古靈精怪的小男孩先是站的遠遠的打量我,隨后慢慢靠近我,搖了搖我的手,用稚嫩的聲音對我說:“老師,您直接進去就好啦。”“好的,謝謝你小朋友”,我蹲下抬手摸著他的頭說著。許是因為小朋友們的熱情,我心中的緊張忐忑瞬間消散。“小朋友們好呀”,回應我的是一張張笑臉。當我拿出包里的繪本向他們展示時,他們又是一陣驚呼。
一個小朋友指著其中一本關于熊貓的雙語繪本,激動地說:“老師,這本我看過,媽媽給我講過。”“那你還記得這本書講了什么嗎?”“我記得,講了熊貓。熊貓使我們國家的國寶,它們喜歡吃竹子。我還學會了熊貓的英語念‘panda’呢,還有竹子是‘bamboo’。”小朋友滿臉驕傲地說著他從繪本中學到的知識。我內心不禁下定決心,我們也可以制作出讓小朋友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知識,練習外語的優(yōu)秀雙語繪本,為兒童外語學習打下基礎。隨后,我以此為切入點詢問小朋友們,“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哪些工藝品或者樂器是用竹子制作的嗎?”他們思索了一會,一個個爭先恐后舉起手。“竹席,我爺爺家有竹席,夏天的時候摸著上面都是涼涼的。”“我知道,有竹椅。”“筷子有的也是竹子做的。”“還有竹笛。”
隨著繪本全都講解完畢,我和小朋友們的相處時間也接近尾聲。我們接觸的時間雖短,但我被小朋友們對世界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之心深深打動。我也明白了教育的意義,看到了我們這一代奮斗的目標,也感受到了小朋友們光明的未來。希望國粹雙語繪本在帶領孩子們認識世界的同時也能在他們心中埋下珍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愿他們能夠汲取中華文化的營養(yǎng)走向屬于他們的、熠熠生輝的未來。
我將把這些在冬天遇到的,獨屬我的心軟的“神”牢記心中,記住他們的笑容,記住他們求知若渴的眼神,記住他們給予我的溫暖。(通訊員 蘇裕)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4-02-24 關注:
大學社會實踐推薦
- 走進博物館:探尋迷人之處
- 023年5月24日,國家文物局網站發(fā)布印發(fā)《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fā)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總體目標。到2025年,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yōu)化、特
- 大學社會實踐 02-24
- 博物館:文化奧秘
- 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文化是重要支點,必須進一步發(fā)展壯大文化產業(yè),強化文化賦能,充分發(fā)揮文化在激活發(fā)
- 大學社會實踐 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