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踐背景在太行山東麓,有一個不起眼的村莊——西柏坡,卻也是這個小村莊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947年至1949年,這里是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指揮解放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要地,也是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地方。在這里,誕生了"兩個務必"的重要思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這不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也是激勵我們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奮斗的精神燈塔。
二、實踐介紹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強國復興有我”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相關要求,引導動員青年學生大力弘揚西柏坡精神,
團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共青團河北省委、中共石家莊市委、中國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秘書處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遴選2024年全國大學生西柏坡精神志愿宣講團的公告》。經(jīng)過主辦單位的材料審核和前期選拔,最終共有來自北京大學、南開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809所高校的1000支大學生志愿服務團隊入選,
南京藝術學院共入選2支團隊,皆來自于傳媒學院。為深入理解革命歷史和精神,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媒學院學子深入實踐,組成“柏志藝行”西柏坡精神志愿宣講團,
前往江蘇省、河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三省七市宣揚西柏坡精神,采用藝術創(chuàng)作、手工制作、現(xiàn)場宣講等形式,深入地方社區(qū)、地方中學、養(yǎng)老院、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宣講。三、團隊介紹

圖為“柏志藝行”原創(chuàng)隊徽 馮貝菲攝
南京藝術學院“柏志藝行”全國大學生西柏坡精神志愿宣講團是由傳媒學院數(shù)字媒體藝術專業(y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廣告學專業(yè)學生組成,分別是:高婉婷、許文靜、趙梓伊、馮昊陽、劉雨辰、傅羽萱、王翊之、陸迅、陳亦欣、馮貝菲十位成員。上圖為團隊成員設計的原創(chuàng)隊徽。
四、活動過程
柏志藝行宣講團是一支以“傳承紅色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己任的團隊,時刻肩負著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光榮使命。從校園到社區(qū),從線上到線下,他們用生動的講述、豐富的史料、真摯的情感,將西柏坡精神傳遞到每一個角落。我們相信,每一次的宣講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都能激發(fā)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宣講團走過多地社區(qū),只為將西柏坡精神宣揚得更全面。
第一站:江蘇南京團隊成員許文靜同學在北苑社區(qū)開展了“西柏坡精神風箏繪畫”活動。此次活動面向少先隊員們,將繪畫這類藝術創(chuàng)作的形式融入西柏坡精神宣講,通過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引出王二小的家鄉(xiāng)石家莊,以此激發(fā)小朋友們對西柏坡精神的好奇心。這次風箏繪畫活動帶領小朋友們在實踐中學習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價值觀,并通過繪畫作品表達了自己對這些價值觀的理解和感受。
圖為許文靜同學在進行宣講活動 許文靜攝
團隊成員馮昊陽同學在南京徐莊愛心暑托班帶領孩子們進行了西柏坡精神及相關知識的學習,在宣講結束后,以現(xiàn)場問答的形式鞏固小朋友們關于西柏坡精神的知識,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實踐西柏坡精神。

圖為馮昊陽同學與暑托班孩子們的合影 馮昊陽攝
陳亦欣同學在南京瑞芝康建任澤頤養(yǎng)院與退伍老兵、老年共產(chǎn)黨員共同討論西柏坡故事,傾聽爺爺奶奶們敘述對西柏坡時期的印象及相關經(jīng)歷,對比過去與新時代西柏坡精神的變化,在陪伴老人的同時激發(fā)其內心的紅色情懷。

圖為陳亦欣在頤養(yǎng)院進行宣講 陳亦欣攝
團隊成員王翊之同學在南京絨莊新村社區(qū)通過詳細講解石家莊城市概況、推薦西柏坡景區(qū)和石家莊特產(chǎn)來引導大家了解石家莊這座城市和他背后所蘊含的西柏坡精神。

圖為王翊之同學在社區(qū)進行宣講 王翊之攝
第二站:江蘇徐州團隊成員陸迅同學回到了她的母校——邳州市第二中學,為高三學子開展了一次宣講活動。她在宣講過程中引導同學們深入學習西柏坡時期的歷史,作為新時代青年更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了解前輩們的奮斗歷程后,繼承和發(fā)揚“兩個敢于”、“兩個一切”等精神。在宣講的同時也讓同學們結合學習和生活寫下了此次的收獲和對自己的鼓勵,讓西柏坡精神深入人心,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投入接下來的奮斗。

圖為陸迅同學在學校進行宣講 陸迅攝
第三站:江蘇無錫團隊成員高婉婷同學來到了江陰市金鷹教育補習班,通過播放西柏坡宣傳視頻和講述英烈故事等方式,幫助小朋友們學習了解西柏坡精神,用包含深情的話語向小朋友們介紹西柏坡精神,引導他們學習在未來的生活中要學會無私奉獻,樂于助人。

圖為高婉婷同學在補習班進行宣講 高婉婷攝
第四站:江蘇泰州 團隊成員劉雨辰同學在江蘇泰州姜堰區(qū)紫石社區(qū)將書法創(chuàng)作和西柏坡精神相結合,通過“一筆一劃書寫西柏坡精神”的關鍵內核,結合現(xiàn)場少先隊員們的作品講述西柏坡精神,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牢記西柏坡精神,嚴格要求自己,努力進取。

圖為劉雨辰同學在社區(qū)進行宣講 劉雨辰攝
第五站:江蘇揚州團隊成員馮貝菲同學在江蘇揚州楊苗村校外輔導站對學生和家長講述西柏坡人民英雄的事跡,引導大家共同學習西柏坡精神,與聽者共同探討西柏坡精神在新時代的運用,感受他們內心的共鳴和震撼,邀請他們加入進來,共同宣揚西柏坡精神。
圖為馮貝菲同學在輔導站進行宣講 馮貝菲攝
第六站:河南鄭州團隊成員趙梓伊同學在河南鄭州金水區(qū)北云鶴社區(qū)向有恒書畫興趣班的同學們講解了西柏坡故事,將素描創(chuàng)作與西柏坡精神結合,鼓勵同學們用畫筆描繪出自己心中的理解。

圖為趙梓伊同學在興趣班進行宣講 趙梓伊攝
第七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團隊成員傅羽萱同學在伊寧市花城里黨群服務中心面向各年齡段的群眾、少數(shù)民族黨員宣傳西柏坡精神,結合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在西柏坡的生活和工作片段,以及他們如何克服困難、制定戰(zhàn)略決策的過程,來生動展現(xiàn)西柏坡精神的內涵。同時,結合當代社會的實際情況,闡釋了西柏坡精神在新時代的實踐意義和應用價值。

圖為傅羽萱同學在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宣講 傅羽萱攝
五、實踐產(chǎn)出在宣講過程中,團隊成員以西柏坡精神為主題設計創(chuàng)作了相關文藝作品13件,其中包含風箏4個;剪紙1幅;書法1幅;原創(chuàng)明信片1張;手工郵票1張;留言拼貼海報1幅;手工桌面擺件1個;實物冰箱貼1個;實物紀念筆1支;實物手機殼1個。
文藝作品介紹風箏:團隊成員與孩童們根據(jù)西柏坡精神共同繪制了各種各樣的風箏。在和煦的陽光下,一起奔跑將風箏放飛。風箏悠閑地飛翔,它帶著美好期望,承載著西柏坡精神,在廣袤天空中漫游。

圖為西柏坡自制風箏 許文靜攝
剪紙:
剪紙,作為一種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在創(chuàng)作文藝作品時,團隊成員將剪紙文化與西柏坡精神有效結合,人們在了解西柏坡精神的同時也能夠接觸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圖為西柏坡創(chuàng)意剪紙 陸迅攝
書法作品:書法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以漢字為載體,與多種藝術相結合,承載著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因此,團隊成員又將書法與西柏坡精神相結合,帶領小朋友們在練習中學習西柏坡精神,

圖為柏志藝行書法作品 劉雨辰攝
明信片及郵票:明信片和郵票不僅僅是一種通信工具,更具有深遠的文化意義和紀念價值。團隊成員將西柏坡精神制作成明信片及郵票,邀請聽眾們共同寫下西柏坡精神,傳遞給更多人。
圖為西柏坡手繪明信片 高婉婷攝
拼貼海報:多種元素相互疊加的拼貼畫報,具有獨特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為了更好得宣傳西柏坡精神,讓更多人認識到西柏坡精神,團隊成員邀請參與宣講活動的聽眾們共同寫下關于西柏坡的語錄,制作成拼貼海報,擴大宣講范圍。
圖為西柏坡留言拼貼海報 馮貝菲攝
紀念文創(chuàng):為了將西柏坡精神送入更多人的生活,團隊成員制作了流沙裝飾品,粘土擺件,冰箱貼,紀念筆,手機殼等系列文創(chuàng),在宣講后通過問答的形式贈送給參與的聽眾,將語言變?yōu)閷嵨,時刻提醒人們西柏坡精神,呼吁更多人傳承實現(xiàn)西柏坡精神,讓其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圖為西柏坡粘土擺件冰箱貼 傅羽萱攝

西柏坡主題手機殼 馮昊陽攝

“進京趕考”西柏坡主題流沙裝飾品 趙梓伊攝
總結從青年、中年到老年,從少先隊員、共青團員到中共黨員,從東部平原的南京到西部高原的新疆,宣講團橫跨4300公里的中國,以飽滿的熱情和扎實的知識儲備,激勵當代青年以實際行動踐行西柏坡精神,堅定信仰、勇?lián)姑、錘煉品質、開拓創(chuàng)新,未來,團隊成員將繼續(xù)讓西柏坡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用青春汗水書寫新篇章,為紅色精神的傳承與發(fā)揚貢獻新時代智慧和力量,讓西柏坡精神在新時代發(fā)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
圖為“柏志藝行”部分成員合照 高婉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