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了解大學生心理趨向對志愿服務的影響,山東大學(威海)“研精覃思,同心同行”社會實踐團隊對山東省聊城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的胡仟進行了訪談。

訪談伊始,胡仟對大學生志愿服務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自我能力和素質,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提到MBTI性格測試,胡仟表示雖然醫(yī)院大多使用MMPI明尼蘇達測試,但MBTI性格測試在研究大學生志愿服務行為時肯定有一定用處,不同性格的大學生在志愿服務中會有不同表現(xiàn)。然而,目前醫(yī)院在志愿服務結果評估中未將性格和心理特點作為指標,也未開展根據(jù)MBTI性格類型進行個性化培訓。胡仟認為MBTI性格測試為個性化志愿服務提供了可能,但需要建立完整的評估體系,保證測試結果的有效性,避免主觀偏見導致誤判。他建議志愿服務組織管理者建立健全志愿者培訓體系,注重項目策劃與資源整合,加強宣傳引導,讓更多人了解志愿服務的意義與價值,激發(fā)全社會的參與熱情。針對不同性格和心理趨向的大學生志愿者,胡仟認為可以根據(jù)他們的性格類型優(yōu)化志愿服務的設計和實施過程,合理分配資源和崗位,以最大化地激發(fā)每一位志愿者的潛能,提升團隊的工作效率。
本次訪談活動旨在為志愿服務的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參考,推動志愿服務更加精準、有效地開展。未來,調研團將進一步探索如何利用心理學研究和性格測試來提升志愿服務效果評估,優(yōu)化志愿服務項目,促進大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志愿服務,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